![]()
图1/李宁官方微博
李宁品牌一场以飞行为主题的时装发布会,2022在社会上引起的风波,让设计要提高文化敏感度再次成为热点。 李宁发布会引发争议的,是一套出现在以“神工天物”为主题板块中的羽绒服饰(图1),虽然主题介绍是这样讲述的,“从中国古代飞行器中的榫卯、斗拱等元素汲取灵感,融合现代飞行涂鸦文化画,以粉蜡色和深橄榄绿为主色,讲述着人们不断探索,征服天空的尝试和创造”。但有网友指出,这款衣服与当年侵华日军军服十分相似,相关设计及造型被指疑似日本军服。有博主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贴出了对比图,称其从配色到帽子的设计,简直就是日本军服的翻版。更多网友表示感受到不适,纷纷在李宁官微和直播间进行留言。 面对舆论的口诛笔伐,李宁公司相关高管在朋友圈称,这是笠型盔,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并表示,“我们的消费者,对于中国文化的沉淀,教育知识的传承还是少了……”客观地说,此次秀的主题是飞行,“帽垂”是结合飞行员帽+现在流行的户外元素的设计。这种帽子旁边两片垂布的设计非常常见,日军帽子设计也是借鉴法军北非军团,用于防晒防蚊虫,是服装功能性上的一个共识,很多户外帽子和骑电瓶车防护服都会有类似的设计。李宁作为国产品牌,如若说故意“辱华”,不太可能。但是李宁却没有考虑“共识”和历史印记问题。这个帽垂+颜色,会让中国人联想到“侵华日军”,李宁品牌此举,像是刺向中国人民心上的一把“东洋军刀”,深深的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情感。 李宁品牌自2018年在纽约和巴黎时装周,以禅宗哲学、阴阳和中国山水画为灵感,设计发布多个中国传统元素的服饰,吸引了国内年轻人的眼球,并推动了运动服饰的国潮崛起。但李宁的“笠型盔”运用,外观设计上虽说融入的是各类中国文化,却提醒了我们,设计上用文化的元素,深入了解其内涵并要在以下方面审慎: ![]()
图3/李宁2018秀场 图源李宁官方微博
企业的产品设计创新,设计上一定要找到与消费者情感共识的文化要素,国货要想与国际市场接轨,要从挖掘与传承本土优秀民族文化做起,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品牌之林。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应该聚焦正面文化素材,最好能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值得溯源和推敲的民族文化层面去展示,如果设计师自己都不知道要表达什么,只是给时尚贴标签,碎片化地运用传统元素,很易让人误读; 文化是设计的根,有文化作支撑的设计才经得起推敲和回味。文化虽是包容、开放的,但任何一种文化背后都有其历史沉淀带来的影响,设计属于文化输出行业,好的设计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但用带有文化禁忌、宗教禁忌、容易产生歧义的元素进行设计,极有可能伤害部分群体的情感,设计师和品牌都应具有识别能力,合理规避。 ![]()
图2/李宁三十而立•丝路探行主题派对 图源李宁官方微博
作 者 | 李若雯(武汉纺织大学服装艺术研究生)
图 片 | 李宁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