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8日下午,“传承· 接力——何元龙、张索、吴聘真书法作品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隆重开幕,现场高朋满座,群贤毕至,人头攒动,上海的书画家、温籍在沪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来自浙江各地,来自家乡温州书画界的朋友以及亲友团,和各界媒体朋友莅临参加,中间有近百岁的老者在家人的搀扶下到来,也有摇着轮椅来参加开幕式的宾客,令人动容,虽是寒冬腊月,还下着毛毛细雨,但是现场洋溢着温暖和喜悦。
展览前夕,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来到刘海粟美术馆参观预展。他在参观之后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上海和温州历来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温州三位名家一起在上海举办这个展览,对上海和温州都具有特别的意义。温州书法应该借势而上,巩固优势,提升壮大。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中,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州文化应该在新形势下开辟全新篇章,为温州全面融入长三角作出新贡献。
开幕仪式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朱云华主持,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梅阳在致辞中介绍了温州的书画情况,他说温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瓯古镇,书风鼎盛,文脉相承,这次展览是“融入长三角,再创新辉煌”的重要体现。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讲述了温州和上海书画的渊源,他动情地说道:“近三十年过去了,我们也都步入了中年,今天能再次相聚上海,重温旧情,倍加亲切。”浙江省书协副主席戴家妙在致辞中回忆了他与三位老师的美好往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同时对浙江书法提出了思考,他说:“我预言浙籍书画家涌进上海滩办展,将成为新的时尚,新的潮流。”何元龙在致辞中说:“经过温州书坛前辈和同仁们的努力,共同开创了今天美好的局面。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加强温沪两地书法界的友谊,携手未来,共同为两地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嘉宾有《人民日报》原副总编周瑞金,温州市人民政府原市长钱兴中,温州市委原副书记、温州大学原党委书记陈艾华,第八届中国侨联副主席、温州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王成云等老领导,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梅阳、温州市文广旅局局长朱云华、温州市文联党组书记周新波、温州市文广旅局副局长柳升高、温州市文联副主席谢子康。以及书画界知名人士林曦明、丁申阳、张森、刘小晴、张淳、刘一闻、戴小京、徐正濂、徐建融、叶长海、晁玉奎、潘善助、田文惠、张卫东、戴家妙、陈中浙、吴申耀、郑方伟、阮俊、戴宏海 、章宏伟、黄寿耀、张成毕、陈胜武、张炜羽、郑威、王鸣文、苏稚清、孙稼阜、张宪荣、陆竞秀、苏金成、黄仲达、王晓光、王客、丘新巧、崔树强、金松、俞丰、王贤禹、陈树冈、陈出新、吴永龙、李文照、黄国光、陈默、缪若霞、林晓林、邱朝剑、金辉 、方韶毅、郑好、张真恺、楼晓勉、诸明月等以及沪温两地书画界人士约计六百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后附名单)
展览共展出了何元龙、张索、吴聘真三位书家近百幅书法篆刻作品,篆隶真行楷五体兼备,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充分展现了他们追求传统,师古不泥,清正典雅的书风,体现了温州书协历届领导人的专业水平。展览作品集同步发行。 温州古称永嘉,是历史悠久的东南名邑,人杰地灵,文风鼎盛,受此沃土滋养的温州书法底蕴深厚,名家前辈代不乏人。自从晚清开埠以来,温州和上海的联系非常密切,上海是温州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桥头堡。晚清民国以来的百余年中,张红薇、马孟容、马公愚、方介堪、郑曼青、方去疾、刘旦宅等先贤,和林曦明、王维新等当代名家与上海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上海和温州的很多书画界同仁具有多重师生、亲缘关系,这也是联系两个城市的重要纽带。
在方介堪、曾耕西、张鹏翼等名家前辈的关怀和指导下,温州市书协于1985年成立,著名书法家林剑丹先生担任前三届主席,开启良好风气。经过几代书家持续不懈的努力,温州书法家注重对传统的学习,注重综合文化学养的全方位发展,形成以清正古雅为主导风格“温州书风”,尤其近年来温州书法家在参加全国及省级的重要书法展赛中成绩显著,被书法界称为“温州书法现象”,为温州赢得了“书法强市”的美誉。这一切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书协历任班子和主席的巨大奉献,这也是温州书法发展的制度源动力之一。何元龙、张索、吴聘真三位先生德艺双馨,接力传承,先后担任温州市书协第四届到现任主席,“敬重历史,尊重长辈,推举同仁,提携后学”成为温州书家代代相传的内在精神核心和独特印记,他们是温州书协的组织者和传承者,是“温州书风”和“温州书法现象”的催生者和实践者,是温州书法人才的教育者和培养者,对推动温州书法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何元龙是八十年代温州书法热的积极组织者、联络者,曾到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院前身)书法专业大专班,是温州早期到学院深造的一批书家之一。他曾担任温州市工人文化宫主任,以此为阵地,通过展览、培训、讲座等多种途径推广弘扬书法,发现并培养年轻好苗,为温州书法打下了扎实的社会基础。 张索擅思、能言、善辩,在艺术创作、书法教育、活动策划及为人处世等方面均为业界同仁称道,涉猎“诗书画印”,尤以书法与篆刻成就突出,全力提倡书法从技法型向学术型转变,提高书家文化修养。尤其是卓有成效的教育家,启蒙培养了陈忠康、戴家妙、陈中浙等一批书法名家。张索在书协工作机制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推动设立了“林剑丹书法专业学子奖学金”,积极助推新生代书家追求专业深造,成为“温州书法现象”的最大亮点。 现任主席吴聘真是浙江省唯一一位连任省书协第一至第七届代表大会代表,1979年获全国首届书法比赛三等奖,曾任温州市青年书协主席。尤其担任书协主席以来,为温州书法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领头作用。
温州书协成立三十五年来,通过和温州书画院、温州市工人文化宫等文化单位密切合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也是温州当代历史上书法发展最快、成果最多的时期。 在长三角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的今天,以张索先生为代表的新一代温州优秀书家,继承温州先贤的传统,又来到上海工作生活。张索先生曾经担任浙江省书协副主席,现为华东师大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上海市书协副主席。新一批温籍书家积极融入新海派的壮阔时代大潮,这将对推动温州书法在新时代走向全国、发展壮大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潘善助说,长三角地缘相近,文化相亲,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沪苏浙皖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今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的三省一市已经连续合作举办了多场高水平的书法美术展览,并成立了长三角书法发展联盟,本次展览也是其中重要内容,很值得沪上同道分享、借鉴。
展览以“传承·接力”为主题,既是体现温州书法团体传承接力的艺术盛会,也是温州文化融入长三角的一次实际行动,将有助于架起温沪两地文化交流的桥梁,为进一步推进温州书法的繁荣发展,进一步加深上海和温州两地新时代的书法交流起到积极作用。 展览由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温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作学术支持单位,温州美术馆(书画院)、温州市书法家协会承办。展览到12月28日结束。
传承接力——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嘉宾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 周瑞金 温州市人民政府原市长 钱兴中 温州市委原副书记、温州大学原党委书记 陈艾华 全国第八届侨联副主席、温州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 王成云 《文汇报》副主编 缪克构 浙江省政法委原副书记 巫波伦 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梅阳 温州市文联党组书记 周新波 温州市文化局原局长 潘忠乐 温州市政府原秘书长 叶正猛 温州市文联原党组书记 黄瑞庚 温州市文联原主席 吴琪捷 温州市文广旅局副局长 柳升高 温州市文联副主席 谢子康 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中国画院著名老画家 林曦明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书协主席 丁申阳先生 上海书协顾问 张森、刘小晴、张淳、刘一闻、戴小京、徐正濂 上海大学教授、博导 徐建融 上海戏剧学院终身教授、博导 叶长海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晁玉奎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潘善助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田文惠、张卫东 浙江省书协副主席 戴家妙 中国书协理事、中央党校教授博导 陈中浙 闵行区政协原主席、闵行区书协主席 吴申耀 温州书画院院长 郑方伟 刘海粟美术馆馆长 阮俊 浙江美协顾问、温州美协名誉主席 戴宏海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章宏伟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黄寿耀 中国美协理事、温州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张成毕 浙江省书协主席团成员、温州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陈胜武 西泠印社理事 张炜羽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书画鉴定专家 郑威 北美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王鸣文 法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苏稚清 《书法》杂志副主编 孙稼阜 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书法研究》副编审 王晓光 上海大学教授、博导 张宪荣 西泠书画院原常务副院长 陆竞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博导 吴哲褒 上海大学教授 苏金成 上海书协理事 王客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 丘新巧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崔树强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金松 华东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兼职导师、上海书协理事 俞丰 华东师大华夏书画会名誉会长 王贤禹 上海温州商会名誉会长 杨介生 正泰集团副总裁 陈建克 均瑶集团党委书记 陈理 迷西仕服饰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余强春夫妇 贝智康乳业董事长 曾荣耀 斯觉美术馆馆长 陈惠 新华电器集团总裁 黄岁飞 温州市书协顾问 陈树冈、陈出新、吴永龙、李文照、黄国光 温州市书协副主席 陈默、缪若霞、林晓林、邱朝剑 温州文化学者 金辉 《温州人》杂志副主编 方韶毅 昊美术馆创始人 郑好 衍园美术馆馆长 沈国林 温州年代美术馆馆长 罗静方 博山美术馆馆长 王金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