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书法大家王铎,书法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启功先生曾赞其书法云:“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很多朋友喜欢王铎行书,今日把王铎行书笔法学习的六大“金律”,分享给各位书友: 一、源于二王、自出新意 王铎取法高古、身体哦力行,终于一生临习二王。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师古而不拘泥于古,在其作品中有古有新意。如“老”字有王羲之神韵,“塞、比”仿佛王献之结体,“图”字却有米芾的笔意。 ![]()
二、一欹一正、变化多端 在行书当中,王铎为了追求线条的美感,不拘泥于笔笔中锋,常常以侧锋求得笔势,如下图四字中锋侧锋并用,变化多端。 ![]()
三、多用方折,以筋见长 王铎行书当中,方折多余圆转。方笔峻峭,精神焕发;圆转沉雄,精神内敛;方中有圆,圆中见方,下面四字中方笔突出,但也有圆转笔意。 ![]()
四、提按变化、法度森严 写行书最要注意用笔的提按,而不是一味地拖笔,唯有提按,可见精神。王铎写字法度严谨,在一笔当中有提有按,使得笔画富于变化,如以下四字在提按上把握的非常准确、笔笔精到。 ![]()
五、有轻有重,疾涩相间 用笔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形成笔画上的粗细变化,丰富了线条的内容,强化可线条节奏。如下列四字,“从”字重而涩,“草”字重而疾,“歌”字轻笔,“此”字快捷。 ![]()
六、枯润相映,对比强烈 王铎的墨色变化非常丰富,他善于运用笔触的轻重,墨色的浓淡,以表现笔画的枯润效果,使作品产生强烈的枯与湿对比,如下列四字中“变、人”的枯涩,“尽、时”的润湿,形成一种节奏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