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皮具行业的发展态势,意大利制鞋产业当前也正处于各大品牌重新审视生产战略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背景下,意大利鞋履市场呈现明显的 “两极分化”:奢侈品牌稳中有进,量产品牌承压调整。
一方面,以爱马仕(Hermès)、香奈儿(Chanel)为代表的奢侈品牌,其鞋款均坚持 “意大利制造”,且订单节奏保持稳健。其中:
- 爱马仕在布斯托・加罗福(Busto Garolfo)设有生产基地,并在意大利各制鞋产业区拥有稳定的供应商网络;
- 香奈儿在伦巴第大区(Lombardia)的帕拉比亚戈(Parabiago)、威尼托大区(Veneto)的菲耶索达尔蒂科(Fiesso d’Artico)、罗马涅大区(Romagna)的圣毛罗・帕斯科利(San Mauro Pascoli)及阿布鲁佐大区(Abruzzo)的科莱拉内斯科(Colleranesco)布局了自有工厂。
从前景看,这些品牌2025年第四季度的订单连续性可期,但均无即时扩大产能的需求。这一趋势同样适用于普拉达(Prada)、缪缪(Miu Miu)等意大利头部奢侈品牌。
另一方面,头部以外的量产型品牌,正面临双重挑战。这类品牌产量规模更大,工厂主要集中在威尼托、托斯卡纳(Toscana)及马尔凯(Marche)三大大区,当前既受整体消费疲软的冲击,又需应对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转移 —— 他们正从传统品牌运动鞋转向更具现代设计风格的品牌,如 Golden Goose、Autry 等设计师品牌,以及 Nice Footwear为代表的新锐品牌。 终端消费者端的变化进一步推动意大利制鞋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受奢侈品牌近几个季度大幅涨价的影响,消费者正逐步转向价格更亲民的品牌;同时,尽管 “意大利制造” 运动鞋仍有需求,但占比有限。 这一趋势直接反映在产量数据上:根据意大利媒体MFF的统计数据,2024年意大利产鞋总产量为1.251亿双,较2023年下降15%。这一下滑态势已持续40年,回溯历史,1982年意大利制鞋产量曾创下超5亿双的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