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短信冲到了 App Store 免费榜第一。 8 月 25 日,距离罗永浩在五棵松发布坚果 Pro 2S 的五天后,子弹短信的热度达到了顶峰。 热度和流量带来的除了荣耀与光环,还有问题和质疑,这些问题有的宏观有的具体。而有些问题,只能让子弹短信自己来说明。 比如,子弹短信究竟想要做什么? ![]()
▲ 图片来自:36 氪 子弹短信究竟想解决什么问题? 看多了子弹短信各种花哨的应用场景,大众对子弹短信依旧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这是另一个微信吗?还是老板在企业内部的沟通工具?亦或是陌生人社交软件? 或许是因为子弹短信还没有好好地介绍过自己,那我们不如从子弹短信的诞生开始说起。 第一个问题,子弹短信是在什么场景下诞生出来的产品? ![]()
▲ 办公沟通工具 Slack. 图片来自:The Verge 子弹短信开发团队快如科技联合创始人郝浠杰是这样说的:
诞生在工作沟通环境下的子弹短信,可以说从出生就带着强烈的办公属性,比如可以将对话加入待办事项,比如更加明显的收藏功能,以及他们的核心卖点 —— 语音转文字同时发送,无不想要尝试解决一些曾经在工作中遇到的痛点。 但是子弹短信想解决的核心痛点究竟是什么? 在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郝浠杰似乎陷入了某种回忆:
![]()
而子弹短信的解决方案也出来了,就是现在这套发送短信时语音转文字的策略。但对于语音,其实大部分人在微信上都是非常厌恶。一方面是因为功能缺失,比如没有进度条,听错一次就得重头再来;另一方面是发送者将理解成本转嫁给了接收者。 而由此也衍生出一系列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在子弹短信中,修改语音识别错误的文字并不难,但上级通常更喜欢方便自己麻烦下级,所以上级还是按照惯例发语音而不去将识别错误的文字进行修改,这点子弹短信是怎么考虑的? 郝浠杰显然不太认同这个观点,并用他的算法给我算了一算:
在出发之前,我的同事 Panda 曾经让我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她对于「语音能够显著提升效率」这点产生了强烈质疑,认为文字是深思熟虑之后的表达,而语音则会充斥了大量停顿和杂讯的无用信息。 关于这点,郝浠杰是这样回应的:
办公还是社交?对于子弹短信并不是一个死命题 在 5 月份锤子科技鸟巢发布会第一次公开演示子弹短信时,毫无疑问这是个演示场景是基于企业内部的一个沟通工具。罗永浩在革命性的 TNT 上所演示的内容,更多的是如何让一个企业老板快速和底下的团队沟通开会。 ![]()
但在 8 月 20 日这场发布会,子弹短信的应用场景有了明显的变动,从大屏幕的 TNT 上跃迁到了手机,更多地展现了群功能和锤友之间的互动,更像是对抗微信的一个社交软件。 这两者之间不同,其实可以用企业微信和微信作为对比,在企业微信中,有待办事项、企业树状架构图、文件搜索这些办公功能。而在微信中更多的是朋友圈,摇一摇、漂流瓶、附近的人这样的社交功能。 这让子弹短信一种路线不明的感觉:办公还是社交? 这也是我非常好奇的一点,但快如科技的答案似乎并不是我想象中那么纯粹:
![]()
不过目前在工作和社交之外,子弹短信还有一项逻辑更加奇怪的功能 —— 资讯流。这个集合了今日头条和腾讯新闻(截稿前腾讯新闻被腾讯方面要求下架)的功能,和办公与社交都无太大联系。而这一点,反而关系到了子弹短信的野心。 办公、社交和资讯究竟在子弹短信的逻辑里怎么共存?郝浠杰认为这完全不冲突:
![]()
▲ 微博和微信都杂糅了大量功能 但这样的思维和简洁高效似乎又产生了冲突,无论是 Slack、Telegram 都没有类似的功能,反而更像国内产品思维,就要什么都有,做「大而全」的产品。我们常用的微博和微信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产品。 而郝浠杰似乎并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
怎么提高效率?子弹短信还有更大的野心:
![]()
▲子弹短信曝出的安全问题. 图片来自:微博网友 @繁星皓月_ 当然,这些都是子弹短信今后的想要达成的目标,或者说是一次遥远的畅想。现阶段子弹短信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几天前曝出的重大安全问题(之后快如科技已经第一时间解决),就让子弹短信遭受了一次重创。接下来需要逐步完善什么功能,都是快如科技这个年轻的创业团队在经验上所欠缺的。 接下来子弹短信要怎么做? 谈到接下来要做的功能,郝浠杰说还是要看用户是怎么想的:
而那些马上要完善的功能,可能跟你想的也有些不一样:
借助于罗永浩和锤子的流量,子弹短信开了个好头,但在历史上开局漂亮的应用服务并不少见,有的甚至积累了上百万用户。而接下来随着时间,热度和话题性会无可避免地迎来大幅下降,那时才是子弹短信最性命攸关的时刻。 ![]()
天色渐晚,还没有吃晚饭的我饥肠辘辘地寻觅着晚餐。而快如科技的办公室则依旧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饭点吃不上饭是他们最近的常态,因为快如科技接下来还需要用更少的时间做好更多的事。 「加下子弹短信吧,突然觉得这个软件很适合做在线采访,后续再有问题我们子弹短信上说」。在起身离开快如科技的办公室前,我突然觉得子弹短信很适合这个场景。这里还有个小细节,子弹短信将扫一扫和二维码做成了一个界面,谁扫谁?这不再是一个问题。 有那么一瞬间,我似乎找到了自己不会删除这个软件的理由。 题图来源:i 黑马 |